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:
大家晚上好!
现在由我来为大家进行智能建造学院2022年成功素质展示节成果汇报,本次汇报的主题是:聚焦“双一流”,构建“三平台”,推进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。
学院基于建筑产业发展的“三化融合”,即工业化、信息化、绿色化,围绕土建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,积极打造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、BIM工程造价管理、BIM绿色建筑设计等学科方向,凸显新型土建特色人才。
一、聚焦“双一流”,专业竞赛结硕果
以“省级一流专业”和“省级一流课程”为基础,以硕士点建设为契机,组织学科竞赛,以赛促学,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。本届成功展示节以来,学生共计获奖168项,228人次。其中学科竞赛66项,省级一等奖以上42项。尤其值得庆贺的是,就在上周,我们学院在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上共计获得7项全国大奖,包含特等奖1项,一等奖2项。
二、构建“两翼三平台”,创新育人新模式
依托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两个行业校友会,拓宽学生就业渠道,打造就业服务引擎;整合国内外、校内外企业资源,打造实习实训引擎,为学生就业创业插上翱翔的“双翼”。我们的“三大平台”包括:“灯塔计划”实践育人平台、“建筑工匠工作室”专创融合平台、“就业育人”学研竞赛平台。
接下来就将就三大平台分别介绍:
1、党建引领,铸魂育人,打造“灯塔计划”实践育人平台
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机结合。150余名学生先后参与省级一流课程《乡村与民居保护改造社会实践》建设,完成湖北黄陂大余湾明清古民居保护项目、湖北宜昌九龙村乡村振兴改造项目等20多个项目,在实践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,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。
2、三化融合,因势利导,拓展“建筑工匠工作室”专创融合平台。
数据显示,我国建筑行业总体结构中,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,管理人员约占1.7%-3%,技术人员约占20%,而施工人员占绝大多数的比例。在从业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中,38.7%的人是因为管理知识欠缺,32.7%的人是因为专业技术不足。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具有高学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!
基于现状,“建筑工匠工作室”从装配式建筑、智能健康建筑、BIM5D数字造价等3个特色领域,围绕新型材料,开展科研教育,完成保温玻璃钢复合材料、板式衬砌混凝土内外温差实时控制等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。依托地缘优势,开展专创融合,先后组织50余名学生参与武汉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及周边建筑物、管线、道路等施工监测工作,将专创融合育英才的党旗插到项目工地。通过科研教育与亲身实践相结合,将图纸绘制到了施工现场,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。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,不断激发出新的想法,进行专创融合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解决策略、基于无人机智能化的泥石流地质勘测研究、BIM技术智能化、big健康等多项学生课题入选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结项。
3、三业并驾,升级转型,促建“就业育人”学研竞赛平台。
连续三年毕业生签约率高达95%以上,优质就业率达35%以上!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学校名列前茅,毕业生被大型国企及知名建筑企业录用比率逐年攀升。2022届毕业生共 23人考取研究生,其中1人考取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 ,1人考取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。
三、立足乡村振兴、凸显项目育人成果
基于三大平台,重视“三全育人”,打造一批育人育人项目,其中以灯塔计划为代表的实践项目,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创融合、实践育人在乡村规划、美育实践、文化传承上的新探索。“灯塔计划“实践育人项目致力于探索”项目式“人才培养范式,挖掘和培养特长生。
近年来,“灯塔计划”项目足迹遍布湖北、湖南、青海、贵州等地,服务领域涉及乡村振兴、义务支教、党史学习宣讲等领域,受到了湖北日报、长江日报、襄阳日报、中国青年网、湖北教育思政网等多方媒体报道535篇,总传播量达182万人次,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!
项目获得校外奖项56项,其中国家级15项,省部级38项。涌现出了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个人陈飞飞、全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个人邹智维等一批先进典型学子,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我们的人才培养成果!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”,高校作为培育建筑工匠的策源地,必然要承担起历史使命,学院将围绕“智能建造”,用工匠精神点亮建筑之魂,助推“建造大国”走向“建造强国”!
谢谢大家。